八功德水绕灵山

来自:Admin   点击数:9248   2014年01月22日

alcoholism implant

naltrexone reviews opioid antagonist naltrexone

      小灵山,相传系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命名。正由于有了小灵山之幽秀,玄奘法师的赐禅,嗣后遂有了小灵山寺的建立。宋代祥符年间正式命名为祥符禅寺,并成为江南一大丛林。
      祥符禅寺背靠郁郁葱葱的小灵山,面对碧波万顷的太湖,左有青龙山,右有白虎山,形成三峰环抱之势,“前有照,后有靠,两边有抱”,实为不可多得的佛门宝地。
灵山大佛建成并正式开光一年多,信众和游客前来瞻仰和膜拜的已超二,三百万,而且还有越来越多的趋势。
从华夏第一壁开始,沿着纵轴线朝北走,经过胜境广场,进入圣境门楼,越过寺前广场,再经天王殿,大雄宝殿,杏坛广场,登上登云道,就到达大佛的跟前。至此,游客就可以将集山,寺,佛于一体的小灵山的全部景点融汇眼前,并体会其浓郁的文化和艺术含量。

                         (一)

      传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曾南巡到会稽(今浙江绍兴),路过龙头西侧,由于龙马用力过猛,在岩石上踩出了四个很深的马蹄印迹,夫椒山就此更名为马迹山。现在,每当水落石出时,四个深数寸,状若马蹄的石印,仍然清晰可见。

根据《马迹山志》和《右将军永昌杭公传》等有关资料记载,唐太宗朝右将军杭恽系马迹山人氏,年老后退居故里。唐贞观年间,玄奘法师自天竺(今印度)取经归来,游历东南到此,杭将军就留玄奘小住几天,并陪同观赏本地山景。玄奘法师来到现在的小灵山,见“层峦丛翠”,景色非凡,大为赞赏,曰“无殊西竺国灵鹫山,就是释迦牟尼得道成佛的地方,是著名的佛教胜地,玄奘法师在西竺取经时曾到过那里。杭将军本来乐建小灵山寺。玄奘法师嘱大弟子窥基在这里主持开法。小灵山寺就由此逐渐发展。
      以上内容,在《马迹山志》及《右将军永昌杭公传》中均有述及。《右将军永昌杭公传》系武进人高智洲撰写。高乃唐水徽年间进士,武进县人,与杭恽将军既是同乡,而且年代也相差不远,所撰写传记可信度应该是比较高的。
唐玄宗李隆基时代,天台宗九祖湛蓝大师一度驻锡小灵山寺,致力台宗著述,弘扬台宗教法。代宗大历中,优诏连征,但湛蓝屡屡称病谢绝赴京,后来圆寂于天台佛垅。
北宋大中祥符间,真宗赵恒下诏改小灵山寺为祥符禅院。徽宗赵佶政和四年(公元1111年),升“院”为“寺”。南宋高宗赵勾绍兴年间,大澄禅师来主法席,弘传禅宗青原下曹栋宗旨。在此期间,宝殿玉宇掩映于青松翠竹之中,钟鼓梵呗回响在云林烟水之间,真可谓梵天佛地,灵山胜境。
元末,寺塔具毁,一时法轮滞转,慧灯失明。
明洪武初年,释行晖到此重建寺宇数楹,以为供奉佛像,栖身宴坐之所。宣德年间,惠山道岩法师游访笑灵山,“以寺荒茀弗茸,乃割其衣资,鼎建佛殿禅房。既而归主惠山”。行前,举荐杭州中天竺僧智澜来领寺事。这位大德“坚持戒律,精修苦行,事理圆融”,“悯兹古刹废弛”,即“以兴复为己任”。因而“缁素向慕,捐资以助者踵至。由是鸠工集林,首筑周恒五百余丈,植树六百余株。创建法堂,文丈各十有一间,左右伽蓝,祖师二殿。前竖山门,旁立侧室,与夫香积之厨,贮屋之库,储粟之一廪,糜不毕备。越八寒暑,功乃告成”。同时奏请当朝敕赐《大藏经》。营造藏经阁,方便僧众阅看经藏。智澜法师(即空海上人),为祥符禅寺的复建做出了很大贡献。明人聂大年《赠空海上人》赞曰:

 湖上得幽寺,四周皆乱峰。
二三千亩稻,六百万株松。
吮食来山鸟,谈经起钵龙。
知师燕坐处,深幕更闻钟。
 

      后来,智澜法师的徒弟道梁,天霖,及道梁的高足德乘,秉师教,续师志,新建天王殿,大雄宝殿,殿中“塑像庄严,金碧辉映”,“庖湢库藏,无一不备”,惟有元末被毁佛塔未及修复。万历初年,太仓怀云寺僧顺庵禅师,应邀主持小灵山,因爱此“湖中第一山”,意欲终老祥符禅寺,于是发心重建佛塔,“乃命其徒告诸旧识,咸乐于从事积资鸠工,历三载而塔始成”,又恢复了“孤塔影从云外落,清磐声在树间留”的原貌。

      万历中期,法藏法师自苏州邓尉山迁住小灵山。由于他是临济宗第三十一世,祥符禅寺从此传禅宗南岳下临济宗。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洪储法师遵师命继主祥符禅寺。洪储法师,字继起,号退翁,依三峰法藏出家,苦行有年,参究有得,历主能仁,天宁,瑞岩诸刹,宗风远播。
      尤其因振兴灵岩山寺而声名卓著,人称灵岩和尚。当时中丞许定于,都宪张二无,京兆邹衣白等皆对其执弟子礼。崇祯十四年(公园1641年),洪储入天台,法藏的又一弟子洪铦(号慧刃)继其法席。当时正值明末清初之际,大江南北烽火连绵,清兵南下,祥符禅寺罹遭兵燹,主持洪铦与法嗣济昊,矢志在此苦心经营,荷担如来家业,实属难能可贵。清康熙初年,海阳苏子荆捐资重建大悲殿五楹,僧舍数间,草创而已。康熙皇帝第三次下江南,在金山寺召见祥符禅寺主持纪荫时,御笔亲题“神骏寺”匾额,祥符寺就从此更名为“神骏寺”。这一方面是为了取消前朝帝王年号,另一方面亦可能与秦始皇神马游夫椒的神话传说有关。
      纪荫法师,字湘雨,号宙亭,又号损园。少通儒术,善文工诗。一旦为僧,即遍参释乘。康熙帝在金山寺召见,他应对称旨,深首宠渥,命他兼主扬州高旻寺后,随即载誉大江南北。尤其是当朝皇帝曾三次召见,并特意赐以诗跋,更加名动朝野,声传遐迩。据有关资料表明,纪荫主持祥符禅寺期间,修复或新建山门,天王殿,伽蓝殿,祖师殿,藏经楼等,成绩卓著,功德无量。乾隆年间,神骏寺方丈普仁,都监妙明,重建殿宇,建造普同塔。当时尚有常住僧人五,六十人,仍不失为一方丛林。咸丰三年(公园1853年),太平军与清兵鏖战于此,殿宇毁坏殆尽。
      1914年,古刹重建,复名祥符禅寺。不久,常州天宁寺收其为下院。派中庸法师来任主持。当时有寺宇三十几间,熟田四十亩,山地三顷多,十余位僧人在此供住。1938年,侵华日军进山扫荡,遭到抗日武装的顽强抵抗。日寇迁怒于祥符禅寺,放火烧寺,杀戳寺僧,中庸和尚殉难。幸免于难的寺僧,修葺残存殿堂,但因元气大伤,无力恢复旧观。后来仅有一残疾僧人居此看守香火,祥符禅寺可谓名存实亡。建国以后,佛寺虽在,但门庭冷落,佛事几稀。十年浩劫中,祥符禅寺又遭灭顶之灾,佛像倒地,僧人驱散,殿宇改作他用,山地划归茶场。
      1994年,无锡市及马山区各界人士,决定修复重建祥符禅寺,并在寺后山坡新建一尊高达八十米的灵山大佛。从当年岁末开始,仅用三年时间就实现了这一目标。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对新建灵山大佛十分重视,曾亲临小灵山考察,并即兴赋《忆江南》一首,词曰:

     龙头渚,景色胜天堂。
七十二峰争供奉,
小灵山里建禅场,
大佛法中王。

灵山大佛开光前后,赵朴初又多次莅临祥符禅寺,并赋诗赞颂小灵山和大佛像,《小灵山》诗曰:

其一

          宋人侈说惠山泉,陆羽茶经到处传。
          妙处寻常交臂失,苏黄不识小灵山。

其二

          昔游天竺访灵鹫,叹息空荒忆法华。
          不意鹫峰飞到此,天花烂漫散吾家。

(二)


      马山,原名马继山,古代又名夫椒山。由于山南湖中东有夫山(现名拖山),西有椒山,因此名为夫椒山,现为无锡市的一个行政区。

      夫椒山地区曾经是春秋时期吴越相争的古战场,存留不少历史古迹和许多娓娓动听的神话传说。《史记》中有“鲁哀公元年,吴王败越于夫椒”的记载,这个“夫椒”,就是指夫椒山,也就是今天的马山。
      马山坐落在太湖的西北部,与东洞庭山,西洞庭山遥想相鼎峙,为太湖三大岛之一,千百年来耸入湖中。1969年围湖造田以后,山于路相连,才成为目前的半岛。全岛面积五十一点四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到三万。岛上景色秀丽,风物宜人。
      岛的东部为冠嶂峰,三峰屹立,雄冠诸山,中部为津里山,现名秦履峰,西部为大储山,最西端的地名为西青,俗称龙头。
      小灵山在秦履峰的西南侧,今古竹镇的西边。面对碧波荡漾的万顷太湖,左右两侧围抱着青龙山和白虎山,坞深林密,泉流淙淙,真有说不尽的山水之胜。千年故刹祥符禅寺就坐落在这片风水宝地之间。
      现任方丈茗山法师,曹洞宗第四十八世传人。1914年生,俗名钱延龄,江苏盐城人。自幼随母参禅学佛,1933年在江苏盐城罗汉院出家,1934年于镇江焦山定慧寺受戒,同时入焦山佛学院学习,毕业后追随高僧太虚大师到武昌学院研习佛法。潜修佛学十余年,深得大师学识之精髓。
      建国后,茗山法师历任镇江焦山定慧寺主持,兼任南京棲霞寺主持,句容宝华山隆昌寺主持,盐城永宁禅寺主持,中国佛学院棲霞山分院副院长,现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江苏省政协常委。
      茗山法师在六十余年的佛教徒生涯中,定慧双收,不仅勤研佛理,而且刻苦修行,他一生奉行佛教的慈悲主义,拔苦与乐,利乐有情,同时严守戒律,保持清静戒体,受到各界人士的尊敬。茗山法师又是一名佛学者,知识渊博,佛学造诣精深,通晓经,律,论三藏,尤精于龙树,提婆,无著,世亲之学,为佛教界,学术界所推崇。茗山法师还是一位诗人和书法家,他写了数百首诗发表在《法音》等刊物上,在佛教界有“诗僧”之称。其书法敦厚而秀丽,字字蕴含禅机。海内外视为珍品。
      近年来,茗山法师虽年事已高,仍身体力行,参与佛教事业,积极参加佛教文化交流的各项社会活动。
      灵山胜境由小灵山,祥符禅寺,灵山大佛及分布于其间的其他景点所组成,可简单概括为一山,一寺,一佛。
      一山,就是小灵山。小灵山面对太湖,青龙山和白虎山分峙左右两侧,在这里建寺造佛,“前有照,后有靠,两边抱”,实为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一寺,就是始建于唐代,且几度兴废的千年古刹祥符禅寺。
      一佛,就是高达八十八米,被称为神州五方五佛中“东方大佛”的灵山大佛。
      就山,寺,佛三者之间的关系而言,小灵山是“因”,祥符禅寺既是“果”,又是“因”,灵山大佛是前二者之“果”。
      正因为有了小灵山之胜,才会发生“唐僧赐禅小灵山”,才会创建祥符禅寺,而且几经兴废,历千余年之久而香火不绝。也正因为有了小灵山这方风水宝地和祥符禅寺这座千年故刹,才会有今天建造高达八十八米大铜佛的旷世之举。
      灵山大佛建成以后,信众和游客纷至沓来,使祥符禅寺香火空前旺盛,小灵山因此声名远播。这样,灵山大佛就成了“因”,而小灵山,祥符禅寺却又都成了“果”。
      所以说,山,寺,佛三者是“三位一体”,互为因果的。说灵山胜境也好,称小灵山也罢,甚至单提灵山大佛或祥符禅寺,实际上都包括了山,寺,佛的内容。
      灵山胜境除了一山,一寺,一佛外,其他景点可以概括为“五,四,三,二,一”五个字。
      “五”就是指五个广场。它们是胜境广场,佛手广场,殿前广场,杏坛广场和佛前广场。
      “四”就是指灵山大佛脚下的四个第一,即华夏第一壁,天下第一掌,江南第一钟和神州第一鼎。
      “三”就是指三棵奇特的树,即千年银杏,三炷香和佛手樟。
      “二”就是指两口神话色彩的古井,即六角井和八角井。
      “一”就是指一潭神奇的古池塘白莲池。
      这“五,四,三,二,一”景点中“五”,“四”是人工修筑建造的景点,“三”,“二”,“一”则都是历史古迹。当然,还有一些其他景点,没有包括在这五个字以内,如祥符禅寺的各个殿堂和望湖亭,翻经台,说法岩,交钱岭,七星墩等。
如果把上述景点都看作是一颗颗明珠的话,那末,佛教文化就是将这些明珠串联在一起的主线。有了这条主线,这些明珠才能相印生辉,光彩夺目,对灵山大佛起到更有效的陪衬和烘托作用。从这样的角度,去审视观赏灵山胜境内的没一个景点,也学会获得更大的启迪。这里既有旖旎动人的自然风光,又有丰富厚实的历史文化,艺术内涵,而且还有非常浓郁的佛教气息。三种不同氛围自然地融为一体,无疑将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多可看的内容,而引发更多的遐想。也许,这就是灵山胜境最大的特色。
      不论你是否佛教徒,是否相信佛教,也不论你从事何种职业,瞻仰欣赏灵山胜境,肯定会感到有所收获。

(三)

      1994年12月24日,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在北京钓鱼台就建造灵山大佛立像一事,与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南京晨光集团公司签约。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应邀出席签字仪式并作了重要讲话,“五方五佛”就是在这个场合第一次正是提出来的。
      所谓“五方五佛”,按建造年代的先后,是指北方的云岗大佛,中原的龙门大佛,西方的乐山大佛,南方的香港天坛大佛,东方的灵山大佛。“五方五佛”,是就我国国法相庄严,造型精美,规模宏伟并具有代表性的大型佛像的地域分布而言的。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中,大大小小的佛像有五万一千余尊之多,北方大佛仅指第十二窟中高度为十三点七米的释迦牟尼坐像,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中,大大小小的佛像多达十万尊以上,中原大佛仅指中奉先寺大像龛中通高为十七点四米的主尊大卢舍那佛。据统计,全国范围内高度在十三米以上的露天大佛共有六十多尊,“五方五佛”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代表。其中既有古代雕凿的大型石佛,又有现代铸造的青铜露天大佛。这几尊大型佛像,对我国的佛像艺术作了高度概括和集中展示,对佛教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无论从宗教,文化,艺术,科技或旅游观光的角度,“五方五佛”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价值,“五方五佛”是我们国家和名族文化艺术的稀世瑰宝。
      1997年11月15日,在灵山大佛开光典礼上,赵朴初说,在神州大地东,南,西,北,中五个地位上已有五尊大佛,从理论上说已是五智俱足,从自然法则上说已是五大协和,从修因证果的关系上说,与因行上有四大名山四大菩萨的信仰,在果德上有五方五佛的崇奉。我认为,我们佛教界在佛像供奉方面要注意把事相设施上的差别性和理论系上的完整性结合贯通起来,要注意保持四大名山四大菩萨,五方五佛这种信仰的体系,让这种信仰体系在广大信徒的心目中形成一种稳定的依托,有助信仰感情的落实,有助于整个教团的信仰上形成一种凝聚力。有鉴于此,我建议我们佛教界要注意从信仰体系的高度深入理解五方五佛和四大名山四大菩萨信仰的深刻意义,要保持这种信仰体系的格局,今后不要再建露天大佛了。
从这个意义上看,灵山大佛不仅属于马山,也不仅是属于无锡,而应该属于华东,属于全中国。



附件: